K近邻算法概述
优点:精度高、对异常数据不敏感、无数据输入假定缺点:计算复杂度高、空间复杂度高适用数据范围:数值型和标称型工作原理: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,也称作训练样本集,并且样本集中每个数据都存在标签,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。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,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,然后算法提取样本集中特征最相似数据(最近邻)的分类标签。一般来说,我们只选择样本数据集中前K各最相似的数据,这就是k——近邻算法k的出处,通常k是不大于20的整数。最后,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,作为新数据的分类K-近邻算法的一般流程(1)收集数据:可以使用任何方法(2)准备数据:距离计算所需要的数值,最好是结构化的数据格式(3)分析数据:可以使用任何方法(4)训练算法:此步骤不适用于k—近邻算法(5)测试算法:计算错误率(6)使用算法:首先需要输入样本数据和结构化的输出结果,然后运行k-近邻算法判定 输入数据分别属于哪个分类,最后应用对计算出的分类执行后续的处理1 from numpy import * 2 import operator 3 from os import listdir 4 def createDataSet(): 5 group=array([[1.0,1.1],[1.0,1.0],[0,0],[0,0.1]]) 6 labels=['A','A','B','B'] 7 return group,labels 8 9 10 def classify0(inX, dataSet, labels, k):11 dataSetSize = dataSet.shape[0]12 #距离计算13 diffMat = tile(inX, (dataSetSize,1)) - dataSet14 sqDiffMat = diffMat**215 sqDistances = sqDiffMat.sum(axis=1)16 distances = sqDistances**0.517 # 按降序排列18 sortedDistIndicies = distances.argsort()19 classCount={}20 #选择距离最小的k个点21 for i in range(k):22 voteIlabel = labels[sortedDistIndicies[i]]23 classCount[voteIlabel] = classCount.get(voteIlabel,0) + 124 #排序25 sortedClassCount = sorted(classCount.items(), key=operator.itemgetter(1), reverse=True)26 return sortedClassCount27 28 group,labels=createDataSet()29 A=classify0([0,0],group,labels,3)30 print(A)
K-近邻算法是分类数据最简单最有效的算法。K-近邻算法是基于实例的学习,使用算法时我们必须有接近实际数据的训练样本数据。k-近邻算法必须保存全部数据集,如果训练数据集很大,必须使用大量的存储空间。此外,由于必须对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计算距离值,实际使用时可能非常耗时。
K-近邻算法的另一个缺陷是它无法给出任何数据的基础结构信息,因此我们也无法知晓平均实例样本和典型实例样本具有什么特征。